编者按语: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,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,是本报此次“探访长江经济带”系列采访活动调研的主要内容,记者们深入基层,实地采集了大量鲜活案例,生动地报道了各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,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系列报道的结尾,我们采访了多名专家学者。专家学者们以研究者的视角,从建立协调机制、实施跨界合作、做好产业发展“加减法”等多方面给出了可行建议——
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“加减法”
吴传清(bwin必赢登录入口官网区域经济研究中心)
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,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针对性很强。长江流域的未来,只有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有序推进发展,才是一条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。
长江经济带历来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产业集聚带,重化工产业发展对推进沿线省市工业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但走到今天,的确也积累了诸多现实矛盾。尤其是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,涉危涉重企业数量多、布局不合理、污染事故多发频发,对长江水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。当务之急是做好重化工产业的“减法”,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“加法”,深入推进沿江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。
第一步是调整存量。加大力度推动钢铁、化工、有色金属、建材、船舶等传统产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,淘汰一批潜在环境危险大、升级改造困难的企业。比如,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,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;重点加强沿江磷化工、石油化工、医药化工等化工集聚区污染治理,尤其是要加强对造纸、制革、电镀、印染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;对现有污染源采取清洁生产改造,不达标就坚决停业关闭。调整存量关键是要依法依规落实好两个主体责任,一是督促落实企业达标排放的主体责任,依法从严处理超标排污企业;二是坚决落实地方政府环境主体责任,切实将污染物总量减排、环境质量改善、环境风险防范、水污染防治等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。
第二步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。要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,科学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。在产业转移中,要牢牢把握“三严”底线不能破,一是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;二是严控在中上游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、煤化工项目;三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,严格禁止高污染、高排放企业向上游地区转移。
第三步是做优增量。结合《中国制造2025》,遵循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理念,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、节能环保产业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以绿色发展新动能替代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旧动能,这是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由之路。
除工业污染外,沿江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?以长江中游为例,两湖平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,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长江水安全的一大威胁。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,一是要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;二是要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,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;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,重点加大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,加强设施渔业养殖废水综合利用。(本报记者吕立勤整理)
※载《经济日报》2016年4月27日第12版《特别报道》。该期专版共刊发四位专家(贵州财经大学张晓阳、重庆社科院李敬、bwin必赢登录入口官网吴传清、上海社科院周冯琦)访谈。